拿到圣旨的第二天,赵不凡回京的消息便对外公开,蔡京虽然早就知道,但亦是拖到此时才让礼部的人赶赴朱家外宅验明正身、赐予朝服、授予冠冕、转达圣谕,且通知赵不凡在两天后上朝面圣。
消息很快传遍京城,街头巷尾渐渐开始谈论抗辽英雄回京述职的事,好些人还跑到赵府门外徘徊观望,试图看热闹,但结果是失望而归,因为赵府的大门很冷清,堪称鬼都看不到一个。
按照这时候的陈规旧俗,外臣入京,尤其是功臣入京,多半会有大大小小的官吏来拜访,纵然不相干的人没有必要来,但兵部、枢密院、礼部等机构出于礼节也应该遣人慰问边关守将,而且回京的外臣通常会在面圣前一晚宴请同僚,避免自己在上朝的时候弄不清楚朝堂情况,哪怕是在驿馆落脚也会有驿馆的官员出面张罗。
如今赵不凡已经在京城拥有大宅,自然不用驿馆出面安排,但赵府敞开大门迎客却没有人来,传出去就更会引人嘲笑。
事实上,很多与朱伯材交厚的朝臣都来过,只是看到这里门可罗雀,他们又不得不离开,其中甚至包括黄裳等人,原因不是他们要令赵不凡难堪,而是他们与朱伯材交厚,若此时走进赵府,流言会变成朱伯材四处拉人给女婿撑门面,导致形势对赵不凡更不利。
大宋本就是文人治国掌权,武人的地位向来偏低,若再惹得满朝文武轻视,多半会令他无端引来很多刁难和排斥。
如此景象也令赵不凡和折月芝满腹闷气,他们按照朱伯材的吩咐备下三十多桌酒宴,早前还在商量是否会不够坐,哪想三十桌美味佳淆都快凉透了也没人进来,偌大的院子除去赵不凡和折月芝等人,便只有朱伯材和他的两个儿子,可谓是大眼瞪小眼,待到后来,脸色难看的朱伯材忍不住直接怒拍桌子走人,而且恼怒地留下一句话。
“辱人者!人必辱之!”
朱伯材的两个儿子朱孝孙和朱孝章比朱伯材更吃惊,但他们毫无办法,若他们主动出面去拉人,那么别说三十桌,便是一百桌都不够坐,只是那样做的结果会更糟,赵不凡必然受到更多耻笑,因而两人只是各自敬了赵不凡一杯酒,然后劝慰几句就走了。
两人的离开导致偌大的院子更为冷清,看着摆满菜肴的三十桌酒席,赵不凡始终面无表情,他不是希望有官员来巴结自己,而是气恼例行慰问的官吏都不来,如此举动摆明就是要他出丑。
坐在赵不凡旁边的折月芝亦是气得直往嘴里塞鸡腿,她可是知道折家人回京是什么场面,当初他们这些年轻一代的折家将首次进京面圣时,驿馆挤得水泄不通,官阶在节度使以下的官吏甚至没有地方落座,即便礼部不停呼吁官吏们不用来,前来拜访的人仍是络绎不绝。
今天一大清早,她想着当年的场面,担心忙不过来,便跟着赵不凡忙里忙外,哪想辛辛苦苦弄到最后却是这种局面。
“吃!我们自己吃!”
嘴里塞着的鸡腿令折月芝说话都不太利索,但丝毫没有影响语调里暗藏的闷气。
时迁苦笑着看她一眼:“整整三十桌……怎么吃得完,我……”
他的话还没说完,栾廷玉和祝虎已是狠狠瞪他一眼,而后又拿起碗筷闷头往嘴里塞。
众多仆从和丫鬟同样没敢发出声响,人人面带菜色,负责后厨的管事李三缇犹豫许久,终是缓步走到赵不凡身边询问:“赵将军!很多菜品都没上,需要继续做么?”
赵不凡环顾伫立满院的仆从和丫鬟,强笑着点点头。
“上菜吧……很抱歉!今后大家都要跟着我受人嘲笑!你们都坐下吃,既然没有外客,我们就自家人吃!”
“谢将军赐宴!”
仆从和丫鬟顾及他的脸面,纷纷出声答谢,但气氛仍是堪称愁云惨淡,如今的年代,仆从和丫鬟往往因主人而得到尊重,今天这种场面传出去,他们也会被人嘲笑,这与他们效力朱家时完全不同,心里自然不是滋味。
看到好几十人闷头吃饭却没发出丝毫声响,冷清到犹如鬼宴,祝虎有些受不了,突地就站起身来给众人倒酒。
“我们该吃就好好吃!该喝就好好喝!大家都闷着做什么!”
“好!”
“对!对!对!咱们喝酒!”
“恭喜将军明日面圣!”
“……”
众人体谅到赵不凡的心情,倒是纷纷打起精神为他撑场面。
赵不凡心里有些感动,又很不是滋味,满桌的美味佳肴和空荡荡的宴席令他无力回应,仅是默默坐在主人位看着菜品渐渐变凉。
此刻的他已经预见到今日的事会被当做奇闻异事传颂千古,彻底成为一场笑谈,无论他再怎么有气度,终究也有底线,这样的羞辱已然令他无法接受。
“算了!何必不开心,我们吃我们的!”折月芝温言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