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安国再次朗声答应。
“嗯,安国同志你办事,我还是很放心的。”
陈可平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辛安国对待工作是出了名的认真负责,从不马虎行事。
陈可平随即转向徐启迪:“启迪啊,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,都是你在负责的,你说说看,你对那个希望工程,是个什么样的看法。”
徐启迪急忙欠身答道:“首长,我大力支持!”
他的性格,比辛安国还要直爽。
这也是刘弘毅一直都在暗暗为他担忧的原因。
徐启迪为人处世,太真诚了,从不对人隐瞒自已的观点,哪怕明知道这样做会引起其他同志的不满,他也会坚持自已的原则。
比如今天,他来拜访陈可平同志之前,肯定也已经从一些渠道听说了陈可平同志对希望工程的质疑,但他还是选择直接来拜访,并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已的意见,一点都不带拐弯抹角的。
果然,陈可平先是微微一愣,随即伸手点了点头他,说道:“你呀,总是这么个直筒子脾气,一是一二是二!”
“好吧,你这几十年习惯养成了,也不好改……”
“你说说看,为什么大力支持?”
“首长,科技发展,是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;而教育发展,又是科技兴盛的根本所在。我们国家,现在搞建设,到处都缺钱。每次下边的同志向我汇报工作,只要提到一个钱字,大家都犯难。”
“小刘搞这个希望工程,好就好在,他不等不靠!”
“壮安那么一个偏远的贫困县,想要搞大教育,没有大投入是不可能的。”
“财政没有钱,怎么办?”
“建工厂,搞批发城赚钱,这都是好办法,但缓不济急!”
“这个时候,我们就应该破除成见,另辟蹊径,想其他的办法搞钱。”
“这个希望工程搞起来,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?无非就是自曝家丑,我们自已向外界承认,我们很多山区非常的落后。但这是事实,隐瞒不是办法!”
“而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。”
“全国的干部群众,大家都来出一份力,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上学,帮助他们改变自已的人生和命运,这是何等的好事?”
“海外那些华侨华裔,他们也能找到报国之门。”
“我们就应该向这些海外赤子,敞开我们的怀抱,欢迎他们回家来看看,欢迎他们回家来搞建设,大力支援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!”
到底是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,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,满怀激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