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立身平常实在,不追求标新立异。严格遵守
而且坚持长久的一是“不骗人”,二是“不晚起”。向
朝廷上呈的奏折报告,同僚属下的咨文信件,亲友的
来信,从来没有欺骗掩饰的。即使是外面的巡抚,远
方的人,内部控制的降将,交往都是开诚布公,言辞
实在。
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官场,曾国藩从没有过一丝懈
怠。即使刮风下雨,患病忧郁的时候,一般都是鸡叫
时就起床,夜里才安歇,数十年如一日。晚年不吃珍
贵的药,没有卧床的习惯。以前在两江总督任上,商
讨研究文书,条理清晰缜密。没有一份章程不是他亲
自制订的,批文都是他亲自圈点的。只是偶尔患心脏
病的时候:不能多见幕僚部属。
再任两江总督、坐镇东南后,自己说稍微休息就会
怠懈安逸,负疚感越来越重。公余时间无客不见,见
面就全面广泛地咨询并听取建议,殷勤
恪尽职守。对
于同僚部属的贤能与否,事情的原因,没有一件不牢
记在心中,人们都佩服他老年学习思考的勤奋。
曾国藩做事有恒,尤能忍常人所不能忍。他曾对好
友刘蓉说:“所至龃龉,百不遂志。今计日且死矣,君
他日志墓:如不为我一鸣此屈,泉下不瞑目也。”悲观
心情,不仅由战场上的挫折、困难造成(困滞祁门时
曾国藩曾备好遗嘱:“行军本非余所长,兵贵奇而余太
平,兵贵诈而余太直,岂能办此滔天之贼。即前次屡
有克捷,已为侥幸,出于非望矣。尔等长大之后,切
不可涉历兵间,此事难于见功,易于造孽,尤易于贻
万世口实。余久处行间,日日如坐针毡。”),那只是一
方面,另一方面,悲观则来自其行为取向与末代王朝
体制、风气、惯例的冲突,冲突虽有限,却足以令其
患得患失。
所以说曾国藩一生所遭受的困难是寻常人难以
承受和解决的,曾国藩是凭借
自己钢铁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“忍”术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
成功语录:有志,就断然不肯甘居下流;
坚忍,就没有做不成的事。
六、去伪存拙,厉行实干
修身养性,培养自己的活然之气,容人之量,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,必须要抑制躁的脾气。曾国藩一生都以
“拙诚”“坚忍”行事,不图
一时之水利,而计家国天下利,勤勉实干,
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。
曾国藩生在湖南山间,亢直的民族性,使得他去“伪’’而崇
“拙。”他也未尝不想到取巧,但他以为:
吾自信亦笃实人,只为阅历世途,饱更事变,略参些机
权作用,把自家学坏了!实则作用万不如人,徒惹人笑,教
人怀憾,何益之有?近日忧居猛省,一味向平实处用心,将
自家笃实的本质,还我真面,复我固有。贤弟此刻在外,亦
急需将笃实复还,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,日趋日下也。纵人
以机巧来,我仍以含混应之,以诚愚应之。久之,则人之意
也消。
所以他的“诚拙”的态度,非但帮助他事业的成功,并且能
变化他人的气质。
李鸿章是他的学生,李鸿章的才气,是曾国藩所尝识的,并
且自以为不及的,但他江南人的虚伪空气,远非朴质的曾国藩所
能看得过,他看出李鸿章的才干可用,而浮巧为其弱点,所以当
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时,曾国藩有一次借端对他说:
少荃!既入我幕,我有言相告,此处所尚惟一“诚”字
而已。
李鸿章为之悚然。可是后来李鸿章的功业,未尝不是他老师
一番苦心所造成。
所谓“拙诚,”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“埋头苦干,”就是多
做实际工作,不作口头宣传。这虽不能完全包括“拙诚”二字的
意义,但它的精粹就在于此。所以专说大话而不知埋头苦干的人,
是曾国藩所最瞧不起的。因此他的湘军的首领,都是些不善于说
话的人。他认为湘军之所以能胜利在此——其实这就是拙诚二
字的实效。
据记载:
公貌之过人者,眼作三角形,常如欲睡,而绝有光。身
材仅中人,行步则极厚重,言语迟缓。公常以长子纪泽行路
太轻,说话太快为忧。
可见曾国藩是如何“崇拙抑巧”了。
为了贯彻他的“拙诚”的主义,他又创为“五到”之说。所
谓“五到”者,就是“身到、心到、眼到、手到、口到。”至于这
“五到”的解说,照曾国藩自己说;
身到者,如做吏,则亲验命盗案,亲查乡里;治军则亲
巡营垒,亲冒矢石是也。心到者,凡事苦心剖析:大条理,小
条理,终条理,先要擘得开,后要括得拢是也。眼到者,着
意看人,认真看公牍是也。手到者,于人之短长,事之关键,
随笔写记,以备遗忘是也。口到者,于使人之事,警众之辞,
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丁宁也。
曾国藩这“五到”之说,引起很多人的注意,并且企图着手
实践。细看他之所谓“五到”,无非是脚踏实地不厌烦琐不怕艰难
的埋头苦干。看上去虽觉得不是一件难事,但非有自己认定“拙
诚”二字而抱着这个决心的人,是不容易做到的。
曾国藩的为
人,不问治军治政或立身为学,都有一种不可及
的精神。这种精神就是坚忍和“吃硬”。
一个主张当曾国藩既经决定,并且认为是对的,那么无论环
境如何恶劣,前途如何困难,他是勇往真前,不避艰苦,拼命地
去干,从死路中求生路。这种精神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“实干
精神。”
细看曾国藩自从咸丰三年带兵以来,到打下安庆为止,在这
个时期中,几乎可以说没有一天不在艰难困苦中。但他能从奋斗
中求出路,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。
从以上几句话,可以看出曾国藩成功的秘诀,全是“硬干”,
凡是不“埋着头苦干,吃着亏不说”的人,都是曾国藩所最瞧不
起的。曾国藩对于他的兄弟,也常常以实干精神相勉。他说:
所谓“实干精神,”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,尤其在失意时绝
不灰心。有一次曾国藩的弟弟(曾国荃)连吃两次大败仗,曾国
藩写信去安慰他说:
袁了凡所谓“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,从后种种譬如今日
生。”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,安知此两番之大败,非大之磨练
英雄,使弟大有长进乎?谚云:“吃一堑,长一智。”吾生平
长进,全在受挫辱之时。务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而长其智,切
不可徒然自馁也。
他的弟弟听了他的话,后来果然有所成就,可见不灰心是一
切事业成功的基础。
曾国藩认为只说不做的人,最是要不得,所以他的军队中,照
例不用喜欢说话的人,成为一种风气,因为只说不做,违背了
“实干主义”的原则。“实干主义”是要埋头苦干。不重宣传的曾
国藩认为惟天下的至拙,可以破天下的至巧,凡是自己认定拙朴
的人,才能够厉行实干主义。
当然一个人做事会有无数种方法,我们也不能以一概十而
不计全,但是想干大事,
曾国藩的“去伪存拙”以及“实干为先”是有价值而值得我们
学习的。
成功语录: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,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