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4章 昌平(1 / 2)

“郑开儒死的那日,庆王带着郑侧妃回过郑府。

之后,郑侧妃因伤心过度病倒了,未再回去过,庆王也未再去过郑府。

不过昨日傍晚,郑勉去过一次庆王府。”

楚默离作出吩咐,“让人继续盯着京兆府。”

时礼应下退了下去,楚默离没有留人在书房伺候笔墨,一个人继续批阅文书。

才拿起笔,突然想到了水乔幽送他的那坛酒。

他回来时,将酒带了回来。

他没有任何的猜想,可想到砚台下记载的年份,他又将时礼喊了回来,让他将那壶酒找了出来。

他并没有想喝酒,至于为何让时礼找酒,他自已也说不上来。

他盯着酒坛看了一会,打开了它。

陈年老酒的酒香瞬间扑鼻而来。

上次水乔幽请他喝了酒,但也不确定有没有喝到这坛。

他闻着酒香,没有辨出酒的品类。

时礼看他又是忽然让他找酒,又是盯着酒看,试探问道:“殿下,属下去给您拿酒杯?”

楚默离沉思片刻,交代他,“去验一下,这酒是何处所酿。”

时礼差点没跟上他的思绪,“……是。”

时礼抱着酒立即去办,楚默离闻着屋里还未散去的酒香,也不知自已为何会冒出这探究的想法。

水乔幽回到城门口时,时辰尚早。

进城之后,她没有急着回去,路过露天的茶寮,她也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,点了碗茶。

京兆府的人上门要带走郑开儒的尸体,郑府的人自是不同意的,郑夫人又哭又闹,京兆府认为既然是凶杀案,案子没结之前,为了方便查清案情,尸体还是暂时存放京兆府为宜,坚持要将尸体带走,郑府认为京兆府就是受了尚书令之命,想以尸体威胁他们,怎么也不肯答应。

如此一来,郑府面前又热闹了许久。

不仅郑府的人怀疑京兆府与尚书令沆瀣一气,看热闹的人也有不少人认为有这种可能。

最终,京兆府还是光明正大地带走了尸体。

水乔幽碗里的茶喝到一半,从旁边客人的嘴里听到了这个事情。

她照旧喝着自已的茶,没有去插话打听。

茶水喝完,歇息的也差不多了,她结账离开,往自已住处走。

转了两条街,经过城中最热闹的街,太阳开始变弱,街上行人车马逐渐增多。

水乔幽牵着马慢慢在街上挪着,还没挪出去,庆王的马车也被堵到了她旁边。

今日,庆王的马车上也未挂令牌,随行人员不多,他未让人清路,随着人流慢慢行驶。

天太热,马车车窗是开着的。

水乔幽先看到了庆王的马车,又当作没看见收回了目光,往旁边走了点。

无奈,街上实在太堵,一时半会根本走不了几步。

她还没走开,庆王通过打开的窗户看到了她。

没过多时,他们又都被堵住,庆王的马车直接停在了她的旁边,窗户与她并排。

庆王出声喊了她,“水公子。”

街上虽然喧闹,可是如此近的距离,不存在听不到的情况。

水乔幽转过了视线,看清人后,朝他抬了抬手。

庆王知她寡言少语,主动问道:“你这是要去公干?”

水乔幽实话回道:“不是。”

“今日不上值?”

“嗯。”

庆王听她回答,往前后看了一眼,见前后一时都难以出去,吩咐了随行的方柏几句。

半盏茶后,他的马车在前面的茶楼停了下来,一身常服的他下了车。

方柏则到了水乔幽面前,“水公子,殿下有请。”

水乔幽往茶楼看过去,庆王站在台阶之上朝着她颔首,转身先行进入了茶楼。

水乔幽将缰绳递给了庆王府的人,随着庆王走入茶楼。

茶楼有两层,方柏轻易就让店家安排了楼上雅间。

雅间临街,窗户打开,可以听到街上的热闹。

庆王在主位坐下,示意水乔幽也坐,“不必拘谨。”

水乔幽听他这话,在下首坐了下来,没有询问,他找自已过来有何事。

庆王面对她,态度一如既往,面色亲和同她道:“你我难得遇见,今日既然你不忙,那就随吾在这喝杯茶,如何?”

水乔幽看着方柏煮茶,神色也未有变化,“此乃在下之幸。”

庆王同她闲聊道:“在都水台适应的如何了?”

水乔幽中规中矩答道:“兄长对我一向都很照顾。”

“那为何不直接去都水台任职?”

“在下自知能力有限,不敢多想。”

庆王轻笑,“姑娘,还是如此谦虚。”

水乔幽微微垂眸,安静不语。

何、郑两府这几日是闹得不可开交,导致朝堂上一连两日都在谈论此事。

这郑家的女儿只是庆王的侧妃,这郑府也算不上庆王正经的岳家,这事现今上面又有青皇做主,庆王对这事也插不上太多话,从他神色看,似乎没有对他造成太多影响。

庆王同水乔幽闲聊了几句,又问道:“最近,都水台可忙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