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嫣然闻言,眼睛一亮,但随即又露出了疑虑:“这听起来确实很吸引人,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。
蚕丝的处理,画作的层次感,还有如何确保展览现场的光线能完美呈现效果……”
“正是这些挑战,才让我们的作品独一无二啊!”
蔡霜霜打断了她的话,语气坚定,“我们可以一步步来,先从蚕丝的处理开始。
我认识一位手工艺人,她对蚕丝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处理技术,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李嫣然和蔡霜霜的生活被这场艺术探险完全占据。
她们频繁地往返于画室与手工艺人的工作室之间,讨论、试验、调整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
蔡霜霜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,帮助李嫣然整理资料,撰写展览提案,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能打动策展人的心。
“嫣然,你看这个提案怎么样?”蔡霜霜将一个精心装订的文件夹递给李嫣然,
里面详细记录了她们的创作理念、技术实现方案以及预期的展览效果。
李嫣然一页页翻阅着,心中的不安逐渐被期待所取代。
“霜霜,你真是太棒了!这个提案不仅展示了我们作品的创意,
还充分考虑到了展览的实际操作,我相信策展人会被我们的诚意和创意所打动。”
然而,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为复杂。当她们满怀信心地将提案提交给策展人时,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质疑。
“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,但实际操作起来风险太大,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作品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”
策展人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,浇灭了两人的热情。
回到画室,李嫣然和蔡霜霜相对无言,气氛一时凝重。
蔡霜霜率先打破了沉默:“嫣然,别灰心。我们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,
就没有回头路。就算只有一线希望,我们也要全力以赴。”
李嫣然抬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,但更多的是坚韧。“你说得对,霜霜。
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。我们再来一次,把提案做得更加完善,
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,让策展人看到我们的决心和能力。”
于是,两人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中。她们夜以继日地工作,
不仅优化了蚕丝处理的技术方案,还设计了多套备用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 况。
同时,蔡霜霜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,邀请了几位艺术界的朋友作为顾问,为她们的作品提供专业的意见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