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伯本人更是站在村口久久凝望,哪怕早已看不到朱怀的背影,却还是不舍离开。
直到下一秒。
想起朱怀的吩咐这才果断转身!
“少爷啊少爷,虽然我不懂您为什么身居高位却还要收养孤儿,但既然这么做对您有好处,我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“一边做点买卖,一边收养孤儿。”
“等您下次回来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!”
……
应天府。
皇宫。
东宫。
就在朱怀和常伯等人简单会面却又分开的时候,这边,早有太常寺卿黄子澄正在给几个皇孙上课。
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!”
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!”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这其中,表现最亮眼的自然就是年仅十三岁的朱允炆了。
如此郎朗读书声,不但让吕氏高兴,也让正换了太子袍服,打算跟朱元璋一起迎接大军的太子朱标,稍微看了一眼。
一看如此,那朱允炆念书更加卖力,而吕氏则是马上屁颠屁颠跑过来,谄媚一笑。
“殿下可是看出允炆这孩子的天赋了吗?”
“您是不知道啊,这几日,除了黄大儒之外,其他大儒也好多次夸赞允炆呢,说他有仁德之相。”
“是吗?”
朱标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,忽然又问道,“允熥怎么不在?”
“啊?允熥啊……这个臣妾就不太清楚,毕竟不是他生母,不便多说。只是听好几个先生说他太贪玩……总之,请殿下放心,也许过几年他就勤奋起来。”
吕氏嘴上仿佛替朱允熥开脱,实则这话越说越黑了。
果然,一听这话,朱标立时眉头微皱,对朱允熥印象不太好,不过,却也没有直接说出来。
就此去奉天殿了!
一看朱标走了,前一秒还扮演慈母的吕氏,立马脸色一沉,找来一个太监。
那嘴脸堪比变色龙了。
“允熥还没有和那个侍女……”
“启禀太子妃,奴才真的已经非常用心,不过这小子貌似和他大哥一样倔强,怕是不好来硬的。”
“不好来硬的?那就来软的嘛,他好歹十二岁,也该成熟了。”
“这件事最好尽快办成。”
“事成之后,本宫少不了你的好处,同时,这件事除了你我之外绝对不可以被第三人知道,否则哼哼!”
听到这话,那个太监哪里还敢多问多想,赶紧奉命继续忽悠朱允熥去了。
他当然知道这种事情是死罪。
可是,朱允熥的生母常氏没了,大哥朱雄英也没了,加上太子朱标忙着国家大事,将东宫大权交给吕氏,不跪舔吕氏,难道真要跟着朱允熥一起完蛋吗?
就在这个太监走后不久,黄子澄来到吕氏身边。
吕氏之所以如此重用这人,除了因为他乃是五年前的探花之外,更重要,他忠心耿耿,而且提议削藩。
“黄大人,你可知道太子殿下打算亲自迎接的那个匹夫到底什么来头吗?”
“匹夫?太子妃说笑了,据我所知,那个人叫做朱怀,乃是这次北元大战的第一功臣。”
“第一功臣?哼!本宫看他怕不是朱家某个旁系血脉之人吧?总之,有劳黄大人找机会试探一下,免得影响允炆。”
“嗯嗯,下官明白的,请太子妃放心。”
“不管这个朱怀是燕王朱棣的亲信,还是皇族旁系,又或者对允炆殿下有利,下官一定查个清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