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袁遗兵力占优,但由于地形险峻,段煨占据有利位置,且事先设下了埋伏,成功击退了袁遗的进攻,甚至差点将其击杀。
愤怒的袁遗被迫撤离番须口,整顿兵马后再次发起攻击,却又被段煨巧妙地利用火攻战术击退。
袁遗连续五天的攻击均告失败,损失了近七八千兵马,仍然无法突破番须口的防线。
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,袁遗不得不向其他诸侯发出求援信。
虽然诸侯们对袁遗的无能感到鄙视,但出于大局考虑,还是各自派遣了援军。
孔融、刘岱、陶谦、陈国相许玚、中牟令杨原、青州刺史焦和、黑山军张燕等人,都各自率领约两千精兵,急速赶往番须口支援。
同时,他们还向司隶、汉中、南阳、荆州一带的世家和豪族发出了求助粮草的信件。
“讨伐董卓的战役,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。”
“遗憾的是,冠军侯周杰违背承诺,背叛了天下人,暗中袭击盟主,导致盟主兵败;曹操、刘备、孙坚三人图谋不轨,与董卓勾结,偷袭我们的后方,夺取了粮草。”
“如今我们虽然拥有大军,但却缺乏粮草,举步维艰。”
“各位收到此信,恳请慷慨相助,共同化解国家危机!”
“消灭董贼,共享天赐的功勋!”
在这场战役的关键时刻,诸侯们面临着严重的粮草短缺问题。原因在于,他们原本依赖的粮草被周杰、曹操等人暗中夺取,这些人被描绘成了背信弃义、阴谋诡计的小人。诸侯们在信中不仅解释了缺粮的原因,还将周杰、曹操等人描绘成破坏联盟、背叛正义的罪魁祸首,以此激发其他势力的同情和支持。同时,他们也提出了共同对抗董卓、分享胜利果实的诱惑,试图吸引更多力量加入这场讨伐之战。
随着战局的进展,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了董卓的败局已定,各地的势力纷纷响应,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行列。刘表,这位曾被董卓提拔的人物,独自一人前往荆州,通过重用当地的世家豪族,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然而,董卓的崩溃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,他还未来得及完全掌控荆州,更没有实现与蔡家的联姻——这是统一荆州的关键一步。蔡家并非普通的世家,而是荆州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豪门大族。一旦与蔡家联姻,就能掌握巨大的资源。
在得知战况后,刘表迅速任命蔡夫人的弟弟蔡瑁为南郡太守,并让他率领一万兵马北上支援。与此同时,袁术也宣布反董,派遣梁刚、梁纪各领三千兵马,携带粮草前往前线支援。袁术还公开宣称,他早就看穿了周杰的反世家意图,因此想要除掉他,借此机会为自己洗白。
袁绍返回渤海,曹操、刘备、孙坚三人也急忙赶往他们新获得的地盘,天下再次为这场即将彻底击溃董卓的战役而震动。
段煨意识到自己难以长久支撑,于是给后方的董卓送去信件:“太师,您尽快离开,或许还能回到故乡。我必定在这里拼死一战,为您争取逃生的机会!”
董卓读完信后,愤怒地将信撕碎:“传我命令,回军番须口!”
“不可啊!”他的部下们极力劝阻,“番须口虽然险要,但挡不住天下诸侯的联合攻击,太师您现在有多少人马?回去也只是死路一条。”
“就算死在战场上,也比落在诸侯手里强!”董卓咬紧牙关,带领人马掉头,向番须口疾驰而去。
番须口的道路狭窄,虽然人数不多,但队伍拉得很长。何太后坐在马车中,一路颠簸。
就在董卓即将到达番须口时,那里传来了激烈的厮杀声。
“段煨,纳命来!”第一批援军已经杀到!
袁遗负责主路的攻击,同时让孔融、陶谦、刘岱等人分兵攻击两侧。
段煨决心死战到底,拔剑而起:“回家的希望已经破灭,兄弟们,随我在这里决一死战!”
即使失去了一条手臂,他依然高呼着冲锋陷阵,冲入敌群之中。
士兵们见到段煨如此英勇,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,纷纷拿起武器,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。
不久,段煨的头颅被斩下,滚落山坡。
董卓在高处目睹了这一切,脸色苍白,脚步踉跄地后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