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谢铭瑄没好气道:“你还好意思说!”
火吻伸出手来,捏住她的袖口,左右晃了两下,低声道:“我真的不会,我都不知道那个什么户籍是什么东西……”
“相关的文件我早就让人放在你办公室了,自己每天上班摸鱼,还有脸来问我?”
“我等下就看嘛。”她看谢铭瑄没反应,更进一步,手臂挽上了她的胳膊,试图撒娇让她心软。
“火吻,”谢铭瑄把她的手拍开,正色道,“我之所以成立外事局,是因为伴随着基地发展,以后和其他基地交流的事情少不了,不光是塞北和北都,金城还会建立更多的附属基地和驿站,都要你来负责,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你必须把这个担子给我挑起来。”
“知道了,我以后不摸鱼了,”火吻悻悻道,“但这是第一次,你教教我嘛!”
谢铭瑄无奈道:“明天你这样……”
第160章
灾变后,原本的社会秩序全面崩塌,人类族群风雨飘摇,幸存者们抱团取暖,在断壁残垣中建立起了一座座生存基地。
这些基地规模大小不一,有的发展壮大,有的因为无法抵御丧尸和变异动物的入侵再次湮灭,经过一年的大浪淘沙,无法发展壮大的小基地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灭亡,掌握着最多生存资源的四大基地地位逐渐稳固,分别是占据极北之地的塞北基地、盘踞西南的古蜀基地、东南临海的滨市基地以及雄踞中原的金城基地。
原本四大基地发展均衡,但去年底,金城顺利地增建了附属基地北都,并在途中建立驿站,打通了金城到北都,再到塞北基地的通商之路,商贸的繁荣使金城基地的地位急速上升,隐隐有灾变后第一基地的势头。
作为塞北基地的使者,伊凡站在金城之外,遥望这座固若金汤的末日堡垒,心中不免忐忑。
塞北基地距离最近的大型基地便是金城,也是他们唯一有商贸往来的基地。金城科研发达,物产丰富,各类谷物、茶叶、干菜、棉花等产出都是北地的刚需,是他们最熟悉的一座生存基地。
但这还是伊凡第一次来到金城。
毕竟他是塞北王的外甥,这样的身份,原本无须像那些游商似的,跋涉于几座基地之间,舍命奔波,赚取那一星半点用以糊口的利润,但金城之主已经把驿站建到了他们家门口,城中人心浮动,甚至大批商人为了行商方便,不惜定居北都,塞北本就人丁单薄,容不得他们再无动于衷了。
从塞北到金城,虽然路上有几处驿站能够落脚休息,但也耗费了一周时间,伊凡和几名随行人员才终于见到了金城巍峨的城墙。
灾变后,塞北、古蜀以及滨市都学金城修筑了城墙,但终究人力物力有限,城墙能修至十米高已是不易,金城那灾变前修筑的十六米高的城墙仍是独一份的赫赫巍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