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口头协议(1 / 2)

🎁美女直播

“不知竹下会长,想以什么样的形式寻找卖家?”

“是直接进行大宗交易,还是通过基金的方式缓慢卖出?”

第二天上午,竹下雅人和四家投行的代表,就松本制造股份售卖问题,正式展开谈判。

野村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吉野得郎,率先就销售形式展开询问。

“两种形式都可以,看各家选择。”

“我的要求是,年前完成交易工作。”

“为此,我可以多支付1%的成交报酬。”

前世日本股市2月崩塌,但谁知道会不会有蝴蝶效应。

不如付出一定代价早早完成交易。

吃到嘴里才是真。

“1%的交易报酬?”

四家投行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那抹兴奋。

年前完成股票销售,就能多获得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。

对于四家投行来说,这钱基本等于白赚。

“没问题,我们山一证券可以接下。”

随后,高盛、大摩、野村证券也先后答应这一要求。

“对于在座的实力我还是非常认可的,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。”

因为竹下雅人在交易方面的慷慨大方,几方很快敲定合同。

竹下雅人虽然对需要支付2.5%的佣金肉疼不已,但想到能顺利逃出泡沫危机,也就不那么难受了。

时间拖到年后,价值52亿美元的股份,很容易变26亿,甚至是16亿。

人在恐慌的环境下,很容易形成踩踏事件。

港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股市低点的时候,公司市值经常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。

也就是年利润10亿美元的大公司,市值也只有60多亿。

李超人为什么越来越有钱,就是靠着港股这种恐慌心理。

公司市值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的时候,开始缓慢买入股票。

公司市值提高到20倍市盈率以上的时候,开始缓慢卖出股票。

一来一回,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。

当然,日股比港股成熟,公司市值不会恐慌的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。

但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水准,还是非常有可能的。

三井商社、三菱商社都有过类似情况,松本制造也很难例外。

估计公司市值会从现在的260亿美元,直接缩水到100亿美元水平。

合同顺利签订后,自然要举行宴会庆祝。

依旧是老地方,依旧是最奢华的配方。

“竹下会长,可以单独和您聊聊吗?”

宴会进行到一半,大家自由交谈的时候,保尔森走到竹下雅人身边。

“保尔森先生是吧,没问题,稍等片刻。”

青年先是欣然应下来,然后对自家副社长菊野晋次说:“你也去忙吧,可以多陪陪老朋友嘛。”

“会长,没必要这样。”

菊野晋次平静看了眼不远处正和吉野得郎聊些什么的山一证券代表,没有一点想要炫耀的心理。

他在星海投资已经获得想要的一切,没必要活在过去。

“你自己看着办吧,我先失陪了。”

“嗯,会长您忙。”

竹下雅人和保尔森来到一处身边没人的地方后,保尔森主动开口说:“麻烦竹下会长了。”

“小事。”青年爽朗的笑了笑,然后略微有些疑惑的问:“不知保尔森先生找我有什么事?如果我能办到,一定会帮忙。”

保尔森没有直接回应,而是用肯定的语气反问:“竹下会长卖出这么多股票,是准备投资美股吧。”

青年没想过能隐瞒到高盛,很干脆的点头承认。

“没错,我很看好美股。尤其是美国在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。”

美国虽然在DRAM领域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,但在微处理器、整机等领域,依旧是世界第一。

就算是日本日益强大的半导体上游材料领域,美国依旧有强大的应用材料公司。

至于软件领域,那就更不必多说。

无论是马上要一飞冲天的微软,还是紧随其后的甲骨文,以及Java的设计公司Sun,都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对象。

如果竹下雅人不投资美股,简直对不起自己重生者的身份。

“那不知道我们高盛,可不可以和星海投资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。”

“更为紧密的合作?”

竹下雅人想了想,然后试探着问:“不知是和整个高盛公司,还是和保尔森先生?”

保尔森大方承认道:“暂时只有我一个,但随时可以变成整个高盛公司。”

“没问题,能和高盛合作是我们的荣幸。”

以后星海投资要长期在美股发展,如果能获得高盛这个地头蛇的支持,那么会少很多麻烦。

他可不想像后世的德银那样,动辄被罚几亿,几十亿美元。

后来华尔街受不了,甚至直接干掉德银美国负责人。

当然,德银有这样一遭。不仅和他是华尔街外来户有关,也和德银的业务类型有关。

德银同样是投行,和高盛、大摩、雷曼兄弟有着激烈的竞争。

如果不赚钱也就罢了。

结果你大赚特赚,甚至比本土投行还要高。

这就不能忍了,必须干掉。

星海投资是对冲基金,不会有业务冲突,但也要防着赚钱太多这一手。

但有了高盛就不一样了。

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,可以帮助星海投资解决这些问题。

说起来,美国金融领域看起来是犹太人的天下。

但深挖下去,却是英裔和德裔队伍世界。

最强大的两家财团,摩根和洛克菲勒。

摩根是英裔,主打金融领域市场。而大小摩,就是这一领域的王者。

当然,摩根财团也控制着许多实业。

无论是铁路还是钢铁,亦或者电力和通信,都是摩根财团占据主导地位。

洛克菲勒则是德裔,主打实业方面。

美国几大石油公司,以及各大医药公司,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。

同时在金融领域,洛克菲勒也多有投资。

高盛这家同为德裔创立的公司,就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提拔起来的。

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两大财团逐渐隐藏起来。

他们像是欧洲的祖先那样,将公司的经营权交给犹太人。

这样就算以后发生点什么,自己也会安然无恙。

犹太人也知道自己是替罪羊角色,所以拼命发展传媒行业。

通过各种形式,宣传犹太人的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