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领兵攻辽又为什么要勾结辽国?岂不自相矛盾?”
“诶呀!你真是什么都没有弄明白!”
朱琏秀眉紧蹙。
“你应该多了解一些过去发生的事,童贯崛起是因为他曾依附蔡京等人,从而得以远征西夏,且收复好几个军州,当时他没有听圣上的命令,私自把退兵的圣旨给藏起来,率领西军将士大破西夏,不但得到西军将士爱戴,还顺利升任枢密使,此后童贯的心越来越大,不但不听蔡京使唤,甚至暗中指使别人弹劾蔡京。
两人分庭抗礼之后,权争越演越烈,而大宋重文轻武,童贯不仅是太监,还是以武功起家,权势都依靠战功支撑,当年西夏之战令他尝到甜头,因而想再度伐辽,用战功来维持自身地位和权势,可陛下又不想伐辽,满朝文武也大多不想伐辽,所以童贯就勾结辽国,试图引辽国打进大宋腹地,从而不得不出兵,如此便能令他稳如泰山,甚至更进一步。”
赵不凡越发愤怒:“为了权势和地位,童贯就能勾结辽国令边郡军民死伤遍野么……还有那些朝堂的文武,大宋常年被辽国欺压,每年上缴的供奉全都被摊派到百姓头上,为什么不伐辽?”
朱琏苦笑着摇摇头,她出身将门世家,生长在京城的权贵圈,因而对大宋了解很深。
“怎么伐辽啊?大宋主力禁军的编制是八十七万,但京城驻军和外派驻军加起来也只有三十多万而已,有五十多万人根本不存在,钱粮物资都被上上下下拿走,各地储备的战略物资也被贪走大半,全面开战会捅出天大的窟窿,何况圣上只在乎书画奇石,安于现状,根本不会轻易与辽国开战!”
朱琏气闷地叹口气。
“我们大宋的问题不是实力不强,而是从上至下的腐坏,满朝文武谁不明白?可谁有办法改变?已经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努力过,前有王安石等人,后有范仲淹等人,再早就更多,一代接一代,死那么多人,灭那么多族,最后不是死去就是连自己都沦陷,蔡京等人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扶持起来的青年俊杰,曾经亦是满腔热血,走到今天又是什么样?”
赵不凡无言以对,只能选择沉默。
朱琏的眼神渐渐变得茫然。
“大宋的能人真的很多,你看那些造反的草寇,朝廷若真是决心镇压,你当朝廷的文武真的没本事吗……他们曾经都是忠臣良将,不说别人,单是童贯,他大破西夏的战绩有几人能做到,除去高俅这种依靠兴趣而得到陛下恩宠的人,别的人都有本事,但就是谁都没办法力挽狂澜。
扶起来的青年才俊很快就受世俗影响,转而谋取私利,推行改革又会遭到既得利益者拼死抵触,昨天支持你的人,只要你动他们的利益,马上就会跟你翻脸,你扶持贫苦的,他们起来之后又会去压迫别的贫苦的……若你真能彻底解决根本,你就能名垂青史,世世代代受人敬仰。”
朱链的话令赵不凡觉得脑袋很混乱,思量许久才迟疑着说:“若有明……明君在上,或许……或许能改变这种情况。”
“生不逢时,又能怎样,忠是臣子的本份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”朱琏狠狠咬紧银牙。
知道的越多,赵不凡越觉得无力,他不知道前路该怎么走,也想不明白如此复杂的问题,但他渐渐意识到,如果要为师父报仇,如果想在童贯手里保命,便必须得到强权的支持,而朱伯材的提议令他无法拒绝。
他转头看着美丽的朱琏,突然觉得自己很坏,内心涌起浓浓的罪恶感和愧疚感,但又觉得自己应该为师父报仇,应该努力活着去寻找活着的意义。
他不愿意屈服,也不想坐以待毙。
“朱琏!我想答应你父亲!我会尽快来提亲!”
“你……”
朱链瞬时惊得目瞪口呆。
赵不凡猛然握紧了拳头。
“对不起!今生,我欠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