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说高丽的贵族愿意和大明多做生意,大明的商人们都激动得不得了。
“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!”
“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!”
不过,也有一些官员和商人对此不太相信。
“何必呢?高丽那穷地方,欠我们的钱都还不完,哪还有啥东西能和我们大明交易?”
“对头,那么一小个国家,能赚到多少油水?”
一些不懂生意的官员嗤之以鼻,完全不当回事。
而那些跟着赵行在福建府发家的谢强等商人,眼光敏锐,心里早就打起了赚钱的小算盘。
一时间,各地的有钱商人争着往北平府跑。
……
朱棣在皇宫里待了好几天,愣是没见过朱标一面。
他每天都跑去东宫打听情况,守门的太医总说朱标得静养,不能让他费心神。
朱棣也没什么好办法,又拖了几天,最后决定跟朱元璋告别。
这几个月他在外征战,自己封地和燕国的情况怎么样,还是得亲眼去看看才放心。
要不是担心朱标的病,朱棣早就想飞奔回去了。
朱元璋听了朱棣想回封地的请求,沉默了半天,最后还是点了头。
有那么一会儿,朱元璋是真的想过要留下朱棣。
他还记得朱标那天画的三个圈,其中一个就是朱棣的封地。
可是朱棣的要求合情合理,朱元璋找不出理由硬留他。
再说,还有两个藩王也不在京城。
考虑再三,朱元璋最终放弃了留住朱棣的念头。
朱棣离高京的时候,带着高丽王崔烦田,留下了他儿子崔玉龙在京城里做人质。
毕竟高丽现在还承认崔烦田为王,把他带走能更好地控制高丽的局势,也方便指挥高丽的贵族们。
几乎是同时,各地的富商都赶到了北平府。
当他们看到北平府码头上停着几十艘战船,那场面真是壮观,让他们惊叹不已。
战船周围,许多商船有条不紊地装卸货物,一副忙碌又有序的样子。
这批装满了异国风情货物的船,受到了各地商人的热烈欢迎。
货船里装得满满当当的东西,一靠岸就在码头边上引来了各国商人抢着要做买卖的热闹场景。
从明朝四面八方赶来的富商大佬们,听了这风声,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一个个都摩拳擦掌,急着要试试水。
这热热闹闹的一幕,让每个有钱的老板都对跟高丽做买卖充满了美好的想象。
可当大伙儿听说想见的那位赵行还在国外没回来,心里不免有点小失落。
大家都知道,能跟赵行搭上关系,那就是生意场上的财源滚滚,用不完的钱啊。
虽然没能见到赵行本人,但他们发现对接的都是一帮年轻的小文书,心里暗暗高兴起来。
在他们看来,这些初出茅庐的小文书做起生意来肯定嫩得很,更好商量,能谈到对自己有利的条件。
可几番交锋下来,那些原本自信满满的富豪们却个个皱起了眉头,再也不敢小看这些文书的本事了。
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,什么狡猾奸诈的商人都见识过,没想到这批年轻人更狡猾,愣是没让人家占到一点便宜。
这群年轻文书里,李浩月是最突出的那个,也是让各地富商最头疼的一个。
李浩月是赵行带去高丽十个书生中的一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