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赵行专门派来负责和明朝之间商务谈判的。
他那谈判桌上的功夫,连那些老江湖的商人都应付不了,连朱棣都直夸厉害。
“真没想到,赵大人调教出来的人才,个个都这么能干。”
赵行身边的心腹张子强感叹着说。
“那当然,赵大人选的人,都是多才多艺的,他们在高丽开城简直就是我们掌握大局的顶梁柱。”
朱棣一回到北平府,就急着跑到港口看贸易的情况。
看到港口上的货物已经卖掉大半,脸上乐开了花。
这段时间里,那些出身贫寒但在培养全能人才的学校读书的学生们,听说同门师兄。
就是被赵行带到高丽的那十个人的作为,心里各有想法。
“李浩月他们就跟着燕王和赵大人跑了一趟高丽,听说就得了上百两宝钞的奖励。”
“对呀,还有人说每次大明和高丽做成生意,他们都能分到十分之一的利润呢。”
“最关键的是,他们成了赵大人的亲信,一起管理高丽。”
好多贫寒子弟聊起这个,都羡慕得不得了。
但也有人心里酸溜溜的,比不上人家还说风凉话。
同窗看到李浩月他们这么快就飞黄腾达了,心里都不太舒服。
“那又怎么样?高丽那么个小地方,能有多大的油水,至于这么眼馋吗?”
“张兄说得对,像高丽那种穷地方当官,一年能存几个银子啊?”
“话虽这么说,但李浩月管的对高丽贸易这活儿,可是个大肥差!”
“听说不少有钱人家正想办法找关系,想让孩子进我们的学校,让赵大人提拔呢。”
“唉!这事我也听说了,这样下去,以后哪还有我们这些穷孩子的机会啊?”
学校里,学生们都叹了口气。
虽然嘴上叹气,心里却都悄悄盘算起来。
赵行现在不在,想投靠他也找不到门路,不少人就开始打起跟在赵行身边的李浩月的主意。
第二天。
李浩月在他临时的办公室里,就在港口码头旁,正认真地对账。
“浩月兄!”
“哟,王兄,你也来啦。”
“黄兄也在?”
“王同明,你们怎么都聚一块儿了?”
“行了,既然都碰上了,也没什么藏着掖着的。”
“哈哈!”
这些都是李浩月以前的同窗好友。
这时候,大伙儿的目光一块儿聚到李浩月身上,眼睛里藏着几分羡慕的光。
在座的几个,私下老觉得自己的学问比李浩月高上一大块。
可谁能想到,就因为当初的一个选择不同,现在他们跟李浩月比起来,就像是天上的云和地下的泥那么不一样。
回想过去,赵行来到书院挑人选材,直接说选上了就能跟着大军去高丽闯荡。
这一趟,前路茫茫,但只要高丽拿下了,那就是立功扬名的好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