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梅引
忆江梅
顷留金国,四经除馆①,十有四年②,复馆于燕③。岁在壬戌④,甫临长至⑤,张总侍御邀饮⑥。众宾皆退,独留少款⑦,侍婢歌《江梅引》⑧,有“念此情,家万里”之句。仆曰⑨:“此词殆为我作也。”又闻本朝使命将至⑩,感慨久之。既归,不寝,追和四章,多用古人诗赋,各有一“笑”字,聊以自宽。如“暗香”、“疏影”、“相思”等语,虽甚奇,经前人用者众,嫌其一律,故辄略之。卒押“吹”字,非“风”即“笛”,不可易也。此方无梅花,士人罕有知梅事者,故皆注所出。
天涯除馆忆江梅,几枝开?使南来,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。准拟寒英聊慰远。隔山水,应销落,赴诉谁?
空恁遐想笑摘蕊,断回肠,思故里。漫弹绿绮,引三弄,不觉魂飞。更听胡茄,哀怨泪沾衣。乱插繁花须异日,待孤讽,怕东风,一夜吹。
【注释】
①除馆:使臣居住的客家。
②十有四年:作者使金,始于高宗建炎三年(1129),到写此词时,首尾共十四年。
③燕:燕京,即今北京。
④壬戌:高宗绍兴十二年(1142)。
⑤长至:夏至,二十四节气之一。这一日北半球白天最长,夜间最短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。
⑥侍御:官名,侍御史的简称。
⑦款:款待。
⑧《江梅引》:指王观《江城梅花引》(年年江上见寒梅)。
⑨仆:作者自己的谦称。
⑩使命:这里指受命出行的使节。绍兴十二年(1142)二月,金国同意送还宋徽宗赵佶和郑皇后的棺木,并遣还高宗之母韦后,同年四月,南京派使节前去迎还。
卒押“吹字”:王观的原词和洪皓的四首和词,最后一句都押“吹”字。
非“风”即“笛”:最后一句押“吹”字的,只能用风吹或笛吹这一类词。
“此方无梅花”以下三句:这里没有梅花,读书人极少有知道关于梅花的典故的,所以都注明了出处。
余杭:指南宋都城临安(今浙江杭州市)。燕台: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,延请天下人才。其故址在今河北易县南。这里借指燕京。
准拟:料定。
绿绮:泛指琴。相传汉代司马相如所用的琴叫作绿绮。
引:曲。三弄:一作三叠。
胡笳:古代一种管乐,流行于塞北、西域一带。
须:等待。孤讽:独自吟诵。
【简说】
词的上片从忆江梅起笔,点出特定的环境和词人的心情,身陷北国,心系江南故国,表现了词人对祖国的怀念,从遥想江梅自然想到南使来时应带来杭州的梅花,词人对梅的爱实则是对归回南国信息的关心。接下来四句写词人担心,“应销落”,暗示抗金爱国力量的衰落,自己的南归将化为泡影。
词的下片,抒写思念故乡,盼望南归的心情。一、二句描写“笑摘蕊”的美好景象,引发寸断肝肠般的“思故里”。三、四句以弹梅花曲出魂飞南国,五、六句写听到胡笳声,感到严酷的现实不能改变,回归无期,泪水湿衣,沉痛之情跃然纸上。末尾写期待和担忧交织的心情。
从词语中可以知道,洪皓所作四首梅花词中均有“笑”和“吹”字。这并非玩弄字眼,而是寄寓思情。下片首句中的“笑”字和尾句中的“吹”字,堪称词眼。“笑”字不仅生动地写出往昔的欢乐,而且抒发了词人乐观的精神,还为无限的思念进行了不可缺少的铺垫。“吹”字则把他对时代风暴的强烈感受和盘托出。
该词使用了不少关于梅花的典故,贴切而不显牵强,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全词生动感人。此外,情真意切是本词打动读者心弦的根本力量所在。韩世忠一首
韩世忠(10**~1151),字良臣,绥德(今陕西)人,南宋名将。行伍出身,宋金战争起,在河北力抗金军,旋随高宗南下,升至浙西制置使。建炎四年(1130)率八千军困兀术军于黄天荡。绍兴四年(1134)在大仪(今扬州西北)大破金和伪齐联军。两年后任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,开府楚州(今江苏淮安),力谋恢复。秦桧主和,他多次上疏反对。绍兴十一年(1141)授枢密使,解除兵权。以岳飞冤狱面诘秦桧,又抗疏反对和议,不为采纳,愤而自请解职,闭门谢客。死后追封蕲王。
满江红
万里长江,淘不尽、壮怀秋色。漫说道、秦宫汉帐,瑶台银阙①。长剑倚天氛雾外,宝弓挂日烟尘侧。向星辰、拍袖整乾坤,难消歇。龙虎啸,风云泣。千古恨,凭谁说。对山河耿耿,泪沾襟血。汴水夜吹羌笛管②,鸾舆步老辽阳月③。把唾壶敲碎问蟾蜍,圆何缺。
【注释】
①瑶台银阙:****中天上的宫殿。
②羌笛: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,其声幽咽。
③鸾舆;皇帝的仪仗,此处指被金人虏获的徽钦
二帝。
【简说】
相传这首诗是作者将金兀术的军队围困在黄天荡时所写的。金兵的战船在韩世忠和梁红玉统率的船队的追逐下,误入没有出口的断河黄天荡中,成了瓮中之鳖。韩世忠的船队封锁了荡口,欲将金兵困死。一天晚上,月明星稀,韩世忠与梁红玉在船头饮酒赏月。眼见金兵即将全军复没,大功将成,韩世忠兴奋不已,乘着酒兴,拔剑起舞,吟唱了这首《满江红》词。
韩世忠是一介武夫,一生戎马倥偬,读书不多,填词就更少了,传世的也只不过是寥寥几首,文如其人,这首词也同韩世忠一样,风格豪爽酣畅,更无半点逶迤曲折。开篇以秋日长江发端,从汴京旧宫殿的壮丽,引到今日之刀光剑影,战尘弥漫,从而抒发整顿乾坤,中兴宋室的豪情壮志。下片叙写亡国之痛,“对山河耿耿,泪沾襟血”写出了对靖康之变的哀痛。“汴水夜吹羌笛管,鸾舆步老辽阴月”二句更突出了对徽、钦二帝的惦念和挂牵。忠君之情,催人泪下。结尾两句“把唾壶敲碎问蟾蜍,圆何缺”运用了东晋王敦敲击唾壶的典故,更把一腔悲愤忧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首词语言质朴无华,直抒胸臆,激昂慷慨,酣畅淋漓,颇有英杰豪气。胡世将(一首)
胡世将(1085~1142),字承公,晋陵(今江
苏武进县)人。宋徽宗崇宁五年(1106)进士。南渡后,官至中书舍人,后出知镇江府,又任四川安抚制置使(负责边防及军事民政的长官)等职。绍兴十二年卒。胡世将在政治上是竭力主战的人物。他不是词人,但现存的一首《酹江月》真在南宋初期爱国词篇中颇有特色。
酹江月(即念奴娇)
秋夕兴元使院作,用东坡赤壁韵①。
神州沉陆②,问谁是、一范一韩人物③。北望长安应不见,抛却关西半壁④。塞马晨嘶,胡笳夕引⑤,赢得头如雪⑥。三秦往事⑦,只数汉家三杰⑧。试看百二山河⑨,奈君门万里⑩,六师不发(朝议主和)。阃外何人回首处,铁骑千群都灭(富平之败)。拜将台敧,怀贤阁杳,空指冲冠发。栏干拍遍,独对中天明月。
【注释】
①兴元:府名,治所在南郑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赤壁韵:即用苏轼《念奴娇》(赤壁怀古)词韵。
②沉陆:即陆沉,比喻世上战乱不堪。这里指金兵入侵,中原沦陷。
③一范一韩:指范仲淹和韩琦。他们都曾守卫西北边疆,抵制西夏的侵扰,建立了功业。
④关西: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。这两句说,抬头向北方远望,长安是看不见了,函谷关以西的一大片地方也已抛弃了。
⑤夕引;晚上吹起的胡笳声,指宿营。
⑥头如雪:指头发白如飞雪。
⑦三秦往事:秦朝灭亡后,项羽三分关中,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,在咸阳以西(今陕西省中部西境);司马欣为塞王,在咸阳以东(今陕西省中部东境);董翳为翟王,在上郡(今陕西省北部),号称王秦。
⑧汉家三杰:指协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张良、萧何、韩信。
⑨百二山河:指秦国地形据山河之险,百倍于天下,秦兵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。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。这里指南宋王朝空有山洞之险。
⑩君门万里:指在临安(今杭州市)的南宋朝廷。
六师:即六军,泛指南宋王朝军队。这几句说,凭着秦地险要的山河也无法作战,因为南宋朝廷主张议和,所以前方的军队就不能出战。
阃(kǔn捆)外:即城郭郊外,古代将军出征在郭外。
富平:地名,故城在今甘肃省灵武县。富平之败:指宋高宗建炎四年张浚率军至富平被金兵击败。
拜将台:古代封拜大将用土筑的高台。这里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处。敧(qī栖)指拜将台倾斜。
怀贤:招来贤者。怀贤阁:宋代为怀念诸葛亮出师的功绩而建造。苏轼《怀贤阁》诗:“有怀诸葛公,万骑出汉巴。”杳:没有音信。
冲冠发:指头发直竖能把帽子顶起来,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中天:这里指天空。
【简说】
本词大约写于绍兴八、九年间,作者任四川安抚制置使。词的上片写北宋范仲淹、韩琦长期守卫边疆,抵御西夏的侵扰,如今已被金兵占领;下片写爱国志士因南宋朝廷主和,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满腔悲愤。词的风格沉郁悲壮。赵鼎(一首)
赵鼎(1085~11),字元镇,自号得全居士。解州(今山西闻喜县)人。宋徽宗崇宁五年(1106)进士。绍兴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,拜尚书左仆射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他是南宋名臣,与李纲、张浚先后居相位,竭力主战抗金,后遭秦桧排挤;忧愤**,遂不食而卒。
赵鼎的词作不多,现存仅四十多首,但词中反映了故国山河不堪回首的哀思和抗战抱负难以伸展的悲愤。词的风格比较柔婉。所著有《得全居士词》。
满江红
丁未九月南渡,泊舟仪真江口作①
惨结秋阴②,西风送、霏霏雨湿③。凄望眼、征鸿几字④,暮投沙碛⑤。试问乡关何处是⑥,水云浩荡迷南北。但一抹、寒青有无中⑦,遥山色⑧。天涯路,江上客。肠欲断,头应白。空搔首兴叹⑨,暮年离拆⑩。须信道消忧除是酒,奈酒行有尽情无极。便挽取长江入尊罍,浇胸臆。
【注释】
①丁未:即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。仪真:在江苏省仪真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