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(2 / 2)

宋词三百首 佚名 3522 字 4个月前
🎁美女直播

②结:凝聚。

③霏霏(fēi非):形容下雨细密。这句说,阴沉惨惨的天空,刮起的秋风夹带着迷迷细雨,把地上都沾湿了。

④征鸿:飞归的大雁。几字:鸿雁成群飞行,在天空结成人字形。

⑤沙碛(qì泣):荒漠。杜甫《送人从军》:“今君渡沙碛,累月断人烟。”

⑥乡关:作者家乡在山西省闻喜县,已被金兵占领,现在避乱南方,故说那里是自己的家乡。

⑦一抹:这里指涂抹一笔。

⑧遥山色:指远山一片青色。

⑨搔首:指人心烦急时用手搔头。兴叹:发出叹息。

⑩离拆:分散开。这两句是说,纵然知道酒能消忧,但自己胸中郁积的忧愁,又非饮酒所能解除。

酒行:即行酒,酌酒相饮。

挽:牵引。长江:指长江水。尊罍(léi雷)。古代盛酒的器具。

【简说】

本词作于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。是年,金兵大举南侵,北宋灭亡,中原大乱。宋高宗即位后,无力抵抗。九月,作者避乱南渡至仪真,对国破家亡,感慨深沉,写下这首凄婉,悲愤的词作。词的上片写秋风细雨中想念被金兵占领的故乡;下片写作者在旅途中想起**艰危、壮志难伸,要借酒浇愁的痛苦、悲愤的心情。词的表现手法比较委婉、含蓄。向子(二首)

向子諲(1085~1152),字伯恭,自号芗林居士。临江(今江西清江县)人。高宗时任徽猷阁直学士,知平江府。有《酒边集》。

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①道中

江南江北雪漫漫。遥知易水寒②。同云深处望三关。断肠山又山③。天可老,海能翻。消除此恨难④。频闻遣使问平安。几时鸾辂还⑤。

【注释】

①鄱阳:今江西波阳县。

②易水寒:易水是水名,源出今河北易县附近,是战国时燕国的南面疆界。这里以“易水寒”暗喻北方沦陷。

③同云:亦作“彤云”。指下雪前遍布天空的阴云。三关:泛指小原关塞。这两句说遥望阴云

深处的北方关塞,只见连绵不断的山脉,使人肠断欲绝。

④这三句是说要使“天老”、“海翻”是不容易的事,但要消除此恨(指亡国)则更为困难(指收复失地)。

⑤遣使问平安:高宗建炎三年(1129)五月,以洪皓为大金通间使。绍兴二年遣潘致尧等为金**前通问使,附茶、药、金币进两帝(指徽、钦二宗)。绍兴四年遣章谊等为金国通问使。鸾辂(lù路):指帝王所乘之车,这里借指两帝。鸾:鸾铃。辂:驾车之横木。这两句是说经常听说朝廷派遣使者刘北方去向两帝问候,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返回南宋呢?

【简说】

绍兴乙卯是高宗绍兴五年(1135),这时由于名将岳飞,韩世忠等屡次击败金及伪齐的军队,南宋的军事形势显得十分有利,有力量进取中原;但由于高宗等畏敌主和,致使北伐成为泡影,拘禁在北方的帝后也不可能南返。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此词,词中的“易水寒”、“断肠山又山”、“消除此恨难”,都是写帝后被俘、国耻未雪的隐恨。

***

芳菲①歇。故园目断伤心切②。伤心切。无边烟水,无穷山色。可堪更近乾龙节③。眼中泪尽空啼血。空啼血。子规声外④,晓风残月。

【注释】

①芳菲:指百花。

②故园:作者在《西江月》小序中说:“政和(徽宗年号)间,余卜筑宛丘(今河南淮阳县)……建炎(高宗年号)初……中原俶扰,故庐不得返……。”作者虽是江西清江人,但他在中原(宛丘)有“故庐”,(即词中的“故园”)北宋覆亡后,他就不能返回故园,空自目断心伤。

③可堪;那堪。乾龙节:北宋钦宗生日。《东京梦华录》卷九:“钦宗四月十三日生,为乾龙节。”

④子规:即杜鹃鸟。

【简说】

本词从春暮花谢联想到中原故园。自从战乱以后,与故园相隔万水千山,真可说是目断心伤,泪尽继之以血,这不仅表明作者对故园的萦念,同时也反映他对中原沦丧的痛心。蒋兴祖女(一首)

蒋兴祖女:宜兴(今江苏县名)人。父兴祖,为阳武县(今河南原阳县)县令。靖康初年金兵南侵时,蒋兴祖力战而死。妻子、儿子都死难,女儿被掳北去。

减字

木兰花题雄州驿

朝云横度。辘辘①车声如水去。白草黄沙。月照孤村三两家②。飞鸿过也。万结愁肠无昼夜③。渐近燕山④。回首乡关归路难。

【注释】

①辘(lù路)辘:车行声。

②白草:边地草名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:“白草似莠而细,无芒,其干熟时正白色,牛马所嗜也。”这两句写月光照着荒凉的边地上的孤村。

③飞鸿:指南归之雁。无昼夜。不分日夜。这两句是指看见飞鸿南归,而自己却在往北走,因此愁肠百结,日夜不解。

④燕山:在今河北省河北平原北侧。这里泛指遥远的边地。另一说指燕京(今北京市)。因雄州在今河北省雄县,故云浙近北地。

【简说】

这是写被掳北去时所见的途中景物以及自己的万结愁肠。国破家亡,自身被俘,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南方的家乡呢?《蕙风词话续编》以“步步留恋,步步凄恻”来说明词中所流露的低徊凄楚的感情。蔡伸(一首)

蔡伸(1088~1156),字伸道,莆田(今福建县名)人。宋徽宗政和五年(1115)进士。有《友古居士词》。

苍梧谣

天。休使圆蟾①照客眠。人何在,桂影自婵娟②。

【注释】

①圆蟾(蝉):圆月。蟾:蟾蜍。屈原《天问》有“顾菟在腹”之句,即蟾蜍在月亮腹中。后来就以蟾蜍为月亮的代称。

②桂影:月影。婵娟:美好貌。这两句是说月中桂影空自婆娑,而月下却不见伊人佳影。

【简说】

《苍梧谣》是最短的词调,通称《十六字令》。本词写圆月普照,月影婆娑,引起客子望月怀人,长夜不眠。不仅写月色,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。李重元(一首)

李重元,生平不详。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卷七录他的《忆王孙》(春、夏、秋、冬)词四首。

忆王孙春词

萋萋①芳草忆王孙。柳外楼高空断魂。杜宇②声声不忍闻。欲黄昏。雨打梨花深闭门。

【注释】

①萋萋:草茂盛貌。刘安《招隐士》赋:“王孙游兮下归,春草生兮萋萎”。

②杜宇:即杜鹃。

【简说】

四首《忆王孙》,都是以女子口吻道出富于季节色彩的景色和思想活动。秋、冬两首都是月夜怀人之作。本词写春日见芳草而念王孙,登高不见伊人归来,唯闻杜鹃哀鸣。末两句渲染出黄昏时分凄恻的气氛,伤离意绪,也就浮现纸上。陈与义(二首)

陈与义(1090~1138),字去非,号简斋。本蜀人,后徙居河南叶县。是南宋有名的受江西诗派影响的诗人。官至参知政事。有《无住词》。

临江仙夜登小阁,忆洛中旧游

忆昔午桥①桥上饮,坐中多是豪英②。长沟流月去无声③。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。二十余年如一梦,此身虽在堪惊。闲登小阁看新晴④。古今多少事,渔唱起三更⑤。

【注释】

①午桥:在洛阳之南。《唐书·裴度传》说,裴度“治第东都集贤里……午桥作别墅,具燠馆凉台,号绿野堂,激波其下。”

②豪英:有气魄、有才干的人物。

③长沟:指大江大河。全句是指夜深水流,投在水中的月影也仿佛随着静静流去。梁何逊《胡兴安夜别》诗有“月映清淮流”之句,与本句意思相近。

④新晴:是久雨之后,夜月晶明。

⑤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之事,都不过作为三更时分的渔唱樵歌的材料罢了。

【简说】

本词用今昔对比之法,上片回忆二十四岁以前在洛阳欢聚的日子,下片感慨战乱以后自己转辗南方各地,艰辛备尝。《词源》说:“末句最当留意,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。……至若陈简斋‘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’之句,真是自然而然。”亦即认为这两句词韵味深长而又无雕琢之痕。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