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 再难返回(1 / 2)

🎁美女直播

国外资本想要对美国新兴公司发起风险投资,主要有两条路。

一条是花费远超常识的巨款。

比如前世软银孙正义,最开始就是走这条线路。

他了解到雅虎的基本情况后,夸张的投资1亿美元。

当时的雅虎还什么都没有,也看不出成为巨头的样子。

1亿美元,完全超出了风险投资的想象。

但孙正义的凭亿近人效果确实很好,自此在硅谷风投行业站稳脚跟。

因为大多数初创企业,都无法拒绝软银的巨额真金白银。

另一条路,则是星海投资准备走的路线。

收购一家知名公司10%以上股份,作为取信于新型企业的证明。

比如,竹下雅人想要风投一家公司。

就可以说,我们是某某公司的大股东。

星海投资选定的展示目标是思科和微软。

一方面这两家公司足够有知名度,另一方面这两家公司的发展速度够快,展示效果会更好。

微软的股票,星海投资一直有吸纳。

当下已经成为微软仅次于比尔·盖茨和保罗·艾伦的第三大股东。

可惜,市场上微软股票有限。

星海投资就算大手笔购买,也只买到14.32%。

没办法,比尔·盖茨一个人就拥有微软45%股权。

再加上保罗·艾伦,以及微软大大小小员工也拥有大批股票。

市面上流动的微软股票,少的可怜。

星海投资能买到14.32%,员工都废了九牛二虎之力。

不仅通过市面购买,还通过高盛等投行机构,帮着联系其余金融公司,溢价进行收购,大约花费8亿美元。

相对于微软现在的市值,星海投资大约亏损1.5亿美元。

虽然如此,依旧十分值得。

因为这笔投资,明年就可以升值一倍以上。

Windows3.0一出,微软就将在操作系统领域,由原本的追赶者变为领先者。

公司市值也会由原本的刚刚超越苹果,变为甩苹果一大截。

“会长,我们真的要全面进军美股吗?”

嘉本隆现在正有些迷茫。

他更希望公司将大多数资金暂时留下,然后在日股大跌后抄底。

他脑海中没有一丁点,日本股市此后会一蹶不振的想法。

嘉本隆正单纯的以为,之后的股市只是技术性调整。

以日本公司的实力,很快就会重返巅峰。

“也不是全面进军,主要是不让资金闲着。”

“当我觉得日股跌的差不多的时候,会重新回来。”

竹下雅人并没有说出藏在心里的秘密,以九真一假的方式回答。

他确实会重返日股,但也只是少部分资金。

并且这部分资金只会买电子领域巨头股票,以及对星海集团发展有利的股票。

比如索尼这家2000年攀上顶峰的公司,以及信越化学这家半导体上游材料市场的巨头。

别的公司就算跌的再惨,他也看都不会看一眼。

当下还在进行的泡沫时代,深深破坏了日本企业的成长。

当下日本公司对新兴技术的投资,还没有达到1985年的5分之1。

更要命的是泡沫破裂之后,各大企业的投资会更为保守。

90年代日本半导体领域被韩国和湾湾先后超越,就有投资严重不足的影响。

竹下雅人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,就这样打水花。

“这样啊,明白。”

嘉本隆正很开心,因为他始终认为,一家公司必须立足本国市场。

哪怕是私募对冲基金,也要如此。

随后他又小心问:“会长,您觉得,这次股灾会持续多久?”

竹下雅人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语气淡然的反问道:“你觉得现在日日本股市泡沫大吗?”

“大,很大。”

嘉本隆正新想到公司收集的日股资料,简直触目惊心。

很多公司的市盈率拉到大几十甚至上百,一点也不健康。

如果股市全面暴跌,股价说不定腰斩后再腰斩。

这么惨痛的代价,会在炒股人心中产生阴影。

接下来就算各公司发展的非常好,短时间内股价也很难上涨。

“那你觉得,各公司股价回归正常后,还能有这么多股民吗?”

“不能。”

股市进入熊市之后,就算市场上利好消息不断,也需要等股民忘掉伤疤。

并且就算如此,也会少掉无数股民。

这些股民中大多数是亏损掉本金,或者是有少量负债。

自觉在股市上赚不到钱,主动离开这片伤心之地。

少数则是负债累累,绝望之下彻底离开这个世界。

“这次的泡沫实在太大,日银那边还在高强度加息,想要主动戳破泡沫。”

“三五年之内,日股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起色。”

“这也是我着急,卖掉一大笔松本制造股票的最大因素。”

松本制造这笔财富,竹下雅人也准备先走美股港股路线。

是的,除了美股之外,竹下雅人也想投资港股。

受国际环境影响,港股正处于历史低点。

股市平均市盈率,只有6.7倍左右。

现在进入港股,就算只是单纯的买指数,也可以很快实现暴富。

此外,如果美股和港股没法完全消化这笔资金,他还准备投资韩国股市。

90年代,正是韩国几大财团极速扩展时期。

三星、现代、SK等财团,都实现5倍以上增长。

虽然没有美国科技巨头那么逆天,但相对于传统公司,依然是惊为天人的增长。

日本泡沫时代的电子巨头,增长也不过如此。

“三五年吗?确实,日股接下来难了。”

嘉本隆正点点头,十分认可自家会长的判断。

股市一旦崩盘式降温,短时间内确实很难再起。

前世日银和日本政府,就是因为股市的这一特点,耽搁了救市行动。

直到1995年,发现股市依旧一潭死水,这才慌慌张张的出台各种救市政策。

可惜,实在是太晚了。

政府的基建投资基本浪费,根本刺激不了经济。

其实日本政府更想投资高科技产业。

但实在是投鼠忌器。

有白头鹰政府这柄达摩克斯之剑悬在头顶,日本根本不敢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