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猜忌(2 / 2)

侠行水浒 毅铭情 3236 字 9个月前
🎁美女直播

“老奴该死!老奴该死!”梁师成吓得面无人色,慌忙跪到地面磕头。

“行了!”

赵佶厌烦地摆摆手。

“些许钱财懒得与你计较,若真要追究,怎会由得密信按时送到你手里……我只想知道你是什么态度。”

“此等大事,老奴怎敢擅自做主,此番正是赶来禀报。”梁师成惶急地说。

“若你今日没有来,你的人头明早就会落地。”

赵佶深深凝视着跪伏在地的梁师成,直把他吓得瑟瑟发抖。

“你不是蔡京,虽然他有些事瞒着朕,但他能替朕平衡朝堂,所以朕容忍他,可你是朕的亲随,朕待你不薄,任你享尽荣华富贵,若你连此等关乎大宋危亡的事都不告诉朕,岂不是背弃朕,如此又留你何用?”

“老奴明白!老奴跟随陛下多年,深受皇恩,焉能不分轻重,此等大事绝不敢有丝毫隐瞒!”梁师成颤声回应。

赵佶默然片刻,很快又露出微笑:“罢了!既然来了,便证明朕没有信错你,别的无需计较……且说说你的看法,你以为赵不凡意欲何为?朕该不该杀他?”

梁师成快速揣摩他的想法,晃眼间看到桌案上的白纸和毛笔,顿时笑着接口:“老奴认为暂时不该杀,赵不凡是良将,陛下与皇后甚为喜爱,能不杀最好,而且他的意图尚不清楚,难说他是否真的有异心,若他是为了巩固北疆,便杀错人,但这些仅是老奴的愚见,一切皆由陛下定夺。”

赵佶的眉头皱得更紧:“忠奸难辨,朕也是为此犹豫不决……北疆的形势一年不如一年,赵不凡善战,若他是忠,有他镇守北疆确实令朕安心不少,但他若是奸,便必须设法铲除。”

梁师成思量着道:“陛下,归根究底,此事源于北疆的混乱,那边缺兵少将,本就是极大隐患,若赵不凡是忠臣,他要守好北疆还真是需要扩充兵力。”

“朕明白!”

赵佶背负起双手,回身眺望窗外的宫宇和楼阁。

“蔡京虽能替朕平衡朝堂,但他有很多地方确实不如童贯……童贯能使西疆安稳,而蔡京掌控的北疆却令朕忧心,原本指望赵不凡能承担起北疆事务,如今又难辨其心性,看来蔡京真是老了,也贪得太过,需要有人接替他来为朕掌控朝堂,你觉得他的儿子蔡攸如何?”

梁师成低着头静静听完,眼睛闪过一抹精光:“蔡攸虽然年轻有为,确有替代蔡京制衡朝中势力的能力,但他过于自私,为了权势能与其父蔡京决裂,甚至几度弹劾他的亲弟弟蔡绦,试图致其亲兄弟于死地,老奴认为此人绝不能执掌大权,而且身为蔡家长子却连家都治不好,何以治国。”

赵佶想了想:“这话说得有些道理……那你认为谁比较合适?”

梁师成故作思虑,许久才出声回说:“老奴认为王黼合适。”

“王黼?何以见得?”

“此人……”

梁师成刚刚张口,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伴随而来的还有侍卫那高亢的呼喊。

“启禀陛下!北疆传来八百里加急,赵不凡将军于两日前收复信安州全境,歼灭辽军三千余人,俘虏万余人,前后仅耗时五日,辽军精锐尚且没来得及有任何行动!”

“什么?”赵佶满眼震惊,难以置信地怔在原地。

“赵不凡真的做到了?”梁师成亦是不知所措,如此报捷已经好多年没听到,他有些发懵。

半晌。

回过神来的赵佶喜笑颜开,急忙朝着殿外唤说:“立刻宣信使觐见!”

伴随着众多急促的脚步声,自北疆赶来的信使被带到了殿内,正是深受赵不凡信任的林冲。

心情大好赵佶顾不得许多,连连摆手:“免礼!免礼!快将边关战事速速报来!”

“回禀陛下,赵将军自立下军令状之后便暗中谋划,先是请霸州知州李邈以兴修水利为掩护,引易水等支流进界河,同时修筑堤坝截断水流,前些时日,北疆的冰雪融化,大量河水淤积,从沧州返回的赵将军下令将士挖开河堤,使得多条河水齐齐奔涌,界河水位因而快速上涨,而后赵将军亲自率领精锐将士顺流而下,趁敌军被暴涨的大水困住时顺利袭取了淤口关。

此后赵将军派遣军都虞侯徐宁率金枪骑营从淤口关南下,突袭驻扎在信安县西南的辽军骑兵,由于赵将军授命徐宁训练的金枪骑营刚好克制辽军铁骑,所以得以用劣势兵力拖住他们,而后各部主力抓住机会协同把辽军围困在燕儿山,成功斩杀辽军十一曜星将之紫气星将耶律得忠、辽国二十八宿将军之井木犴童里合、鬼金羊王景等战将。

此役共歼灭辽兵三千余人,俘虏万余人,信安州全境收复,末将启程回京报信时,赵将军已亲自坐镇淤口关,同时希望陛下准许北疆将士继续进军,若能在后日午时之前出兵,赵将军说他能趁着辽国主力尚在北方之际争取收复燕京。”

一口气说到这里,林冲满怀希冀地看着赵佶。

“陛下!若能收复燕京,北疆将士便进可攻,退可守,有助于收复幽云十六州,如今辽国主力都在北方抗金,正是天赐良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