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章 你本该是太子(四)(1 / 2)

侠行水浒 毅铭情 2868 字 9个月前
🎁美女直播

书房里安静到落针可闻,面对赵不凡怀疑的眼神,朱伯材再度出声,而且语调非常肯定。

“当年赵桓与你先后诞生,相差仅有几天,圣上喜得龙子,自是喜不自胜,你也知道,先帝便是因为仅有的独子早夭,当今圣上方能登基为帝,因而皇子在当时非常敏感,宫里宫外、朝堂上下都对这件事非常在意,而随着两位皇子顺利降生,大宋后继有人,满朝文武也纷纷松口气,但没想到此番既是喜事,也是祸事,刚登基的圣上太过年轻,疏忽了很重要的事。”

朱伯材话音稍顿,似乎在考虑用什么言辞比较妥当。

“两位皇子年纪相差太小,小到足以忽略不计,群臣便暗暗揣测谁会是太子,而圣上沉浸在皇子降生的喜悦,一时疏忽,便没有考虑到他的态度会造成什么影响……他整天陪着你,甚至把刚出生的你抱到朝堂,让大臣瞻仰你的容颜,当着文武百官说你长得像他,引起轩然大波……天下谁人不知,刚出生的婴孩岂能看出长相,说成长得像仅是客套话罢了。

当时的王皇后,也就是赵桓的亲生母亲,一生恭谨节俭,把后宫管得井井有条,素来受人称赞,可她一生唯独做错一件事,便是害了你……圣上疏忽大意,偏爱心展露无遗,冷落了王皇后母子二人,导致刚刚生产的王皇后不幸患上抑郁心症,再加皇后的娘家人怂恿,素来贤德的王皇后一时糊涂,便谋划着置你于死地,甚至胁迫护卫你的八名近卫班直,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王皇后不知道的是,八名近卫班直虽然屈从她,但他们都是曾经跟随过你大师傅的人,因而提前把这件事告诉了你的大师傅,你大师傅早年曾爱慕过你母亲,再加他本性正直,忠君爱国,自然不忍心看到你枉死,但他无力阻止这件事的发生,所以……”

赵不凡忍不住打断:“为什么不能阻止?为什么不告诉圣上?”

朱伯材平静地看他一眼。

“王皇后虽然对不起你,但她本是贤良之人,朝堂上下支持她的人不少,外戚势力也实力雄厚,而那时候的圣上刚登基不久,尚且没有实权,上有向太后把持朝政,下有党争,而且早在圣上登基前,很多大臣就觉得圣上轻佻,醉心于琴棋书画、风花雪月,认为不该由他登基,主张册立简王赵似或申王赵佖,圣上得以登基全靠王皇后的娘家人和向太后出面周旋,是时若揭穿王皇后,后果不堪设想,不但皇家会内乱,便是圣上的皇位都有可能不稳,甚至掀起内战……倘若是你,你会怎么做?”

“岳父的意思是……大师傅暗中保下我,但没有给任何人说,把这件事给瞒了下来?”赵不凡皱眉道。

“不错!”

朱伯材轻轻点头。

“你师傅顾及大局,深知此事不能公开,便连你亲生母亲都没有告知,何况他是外人,若揭穿帝王家事,一家老小又如何保得住,向太后岂会饶他,身为人臣,最忌讳的就是卷入后宫纷争……此后你被暗中喂药,导致持续发热,而你大师傅则潜伏在你的行宫,等喂药的人离开,便把你带出皇宫急救,还找来一名因为发热而病逝的婴孩替换,是时的你刚出生没几日,长相本就难以分辨,死去的婴孩就更没法分辨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圣上惊闻你因发热而病逝,悲痛万分,当即下令诛杀负责照顾你的宫女,没想那些宫女早就在胁迫之下自尽……婴孩因为高热而夭折的不在少数,太医检查尸体的时候也没发现破绽,因而此事没有引起怀疑,随后,你师傅佯装不知,亲自负责操办安葬事宜,由于没有准备陵墓,尸体就被暂时放入冰棺,直到陵墓修建完成才真正下葬。”

一口气说到这里,朱伯材不禁深深叹息。

“你师傅为营救你而奔波,多日没能回家,根本不知道大嫂难产的事,等到他得知喜得一女时,那可是高兴坏了,心里也觉得对不起大嫂,便来找我喝酒,且喝得酩酊大醉,直说等圣上坐稳江山,他就多在家陪陪大嫂和女儿,但他万万没想到,圣上在登基之后竟然仍旧沉迷于琴棋书画,仅是……仅是为收集奇石来赏玩,为一个兴趣爱好就不惜劳民伤财,始终是曾经的风流王爷习性。

你师傅又气又急,整日苦思对策,因而冷落大嫂……有一日,圣上请你师傅到皇宫蹴鞠赏石,你师傅没能忍住,苦劝圣上不要再沉迷玩乐,斥责他是皇帝,应该以天下安危为重,当时我也在场,亲眼看到他们争吵……若换作圣上是王爷的时候,感情深厚的两人吵几句自然没什么,但圣上已经是大权在握的皇帝,他无法接受别人斥责。

当时圣上亦是气糊涂了,当众说了一句:我好心请你玩耍,你却说我是昏君,指责我玩物丧志,今后再敢多言,我就斩了你。

我惊得不敢作声,眼睁睁看着你师傅拂袖而去,而他走后,圣上有些后悔,又派我当和事佬,我随之追到你师傅的家,没想又撞见你师傅与大嫂吵得天翻地覆,当时我想着两人应该冷静平复情绪,便把你大师傅请到家里喝酒,还留他睡了一晚。”

说到这里的时候,朱伯材突然狠狠一掌拍在茶桌。

“若非今天听你转述,我真不知道大哥当天会以家国大义来斥责大嫂……大嫂为他背弃西夏,如此言语岂非往心里扎刀子么!若早知道,我定然不会任由大哥在我家留宿,势必逼他回去道歉!”

赵不凡苦笑着摇头:“我师娘是不是第二天就带着雪玲走了?”

“哎!”

朱伯材重重叹口气。

“大哥一夜没回,大嫂便在次日清晨离开,大哥很着急,本打算追回母女二人,没想圣旨又突然传来,圣上不仅加封他的爵位,还准了他早前的奏折,同意他立刻出使大理……圣上此举的本意是对大哥示好,意图修补情谊,但这封圣旨来得真不是时候,心系天下的大哥决定遵旨出使,便叫我代他追回大嫂,而且嘱咐我说大嫂只会去两个地方,一是回西夏,二是去他们初识的花海,若大嫂返回西夏,我便放弃,任由大嫂回娘家,若她在花海,便要设法接母女二人回家。“

赵不凡听得非常疑惑:“岳父大人理当能在花海找到师娘,怎么会弄出后面的事?”

朱伯材的眼眶再度湿润,而且满含愧疚地低下了头:“我确实去了,也见到大嫂,但大嫂正在气头上,看到是我过去,一句话都不肯说,我苦苦劝说却把她惹火了,痛骂大哥心里只有家国大义,根本没有她,还要我传话给大哥,说大哥若在乎她和小雪玲,便跟她回西夏隐居,可我……”

虽然朱伯材没有把话说完,但赵不凡已然明悟,语气也带着压抑的怒意:“岳父隐瞒了这件事?”

“哎!我对不起大哥,也对不起大嫂,确实是我的错,当时的我没有考虑周到!”朱伯材哽咽着接口:“我很清楚大哥心里有多在乎大嫂和小雪玲,深怕他跟着娘俩去西夏,所以……所以我就对他说大嫂……大嫂不在花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