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 阴损(1 / 2)

侠行水浒 毅铭情 2921 字 9个月前
🎁美女直播

童贯嘴里的八大都监是什么货色,朝中文武至少有一半都心知肚明,很多人忍不住暗暗偷笑,刘仲武更是差点笑出声。

蔡京纵然气得近乎内出血,但他只能憋住,这些人是他推荐,文武双全是他自己说的,如今童贯借此发难,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住。

“回禀圣上,八人正是微臣推举,皆是文武双全。”

说出这番话的时候,蔡京厚如城墙的脸皮亦微微发烫,知情的大臣则是想笑又不敢笑,忍得极为辛苦,尤其是皇帝身边的梁师成,几乎是瞬间就把头给低下去,双肩也不停抖动,显然是要憋不住了。

“陛下!臣以为童国公的建议正是上策!”蔡京的儿子蔡攸突然出声,明显是帮着童贯补刀。

“臣也认为是上上之策。”郑居中紧跟着接话。

蔡京没有管郑居中,只是直直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,气得手都在发抖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眼见事情闹到这种地步,赵不凡赶忙跨步出列:“启禀圣上,杀鸡焉能用牛刀,臣以为不必劳师动众,只需从霸州留屯禁军抽调些兵马便足以平定梁山匪患。”

“赵宣抚竟然如此自信?”童贯回头看向他,皮笑肉不笑:“剿匪是小事,若从北疆抽调太多,辽国趁机杀入腹地,你可要担责。”

心知在道理上说不过童贯,赵不凡选择无视,转而朝皇帝赵佶拜道:“微臣深知边关的安危干系重大,自不会抽调太多兵马,只需两万人就足以平贼,如此兵力不会对北疆造成太大影响。”

“真是天大的笑话!”童贯冷声斥责:“若北疆兵力足够,你们为何退守北狼寨?为何只夺回淤口关?为何瓦桥关和益津关尚在辽国人手里?赵宣抚口气不小,为何没有成果?妄动河北东路兵马越境剿匪,可谓舍本逐末,岂非失职?”

这番话把赵不凡气炸了肺,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痛骂。

好你个童贯,贼喊捉贼?你不清楚边关是怎么失守的么?

若非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勾结辽国,我们的损失有那么大?

你摆明是要坑死我,还有脸斥责,做人做事如此阴损,活该是太监,活该断子绝孙,真不是东西。

赵不凡越想越气,忍不住反唇相讥:“童大人位高权重,当然能随便说,反正我们负责死,童大人负责升,怎么都是你说了算。”

“赵大人此话何意?”童贯勃然大怒。

“童大人以为呢?”

“赵不凡!你们北军无能,损兵折将,尚且没有治你们的罪,如何有脸辱我!承蒙陛下器重,我自掌军以来,东征西讨,为大宋江山和陛下殚精竭虑,从不敢有丝毫懈怠,征吐蕃、讨西夏、御辽国,斩杀的敌人比你吃的米还多,你这小辈不过有些寸末之功,何来资格辱我?”

赵不凡默然。

纵然他心里愤恨童贯,但论起战功,他确实远不如童贯,着实拿童贯没办法。

旁边的蔡京见他吃了闷亏,立时出声接话:“童大人真是好大的架子,当着圣上也敢摆资历,当年若没有圣上和老臣提携,你又哪来今日?赵不凡的本事有目共睹,若他早生二十年,有你什么事?”

“你……”

童贯正欲还口,龙椅上的皇帝赵佶却忍无可忍,愤怒地抓起一把奏折甩向堂下。

“吵什么吵!新春佳节,尔等不思为朕分忧,反而争斗不休,莫非想气死朕不成!”

常年身处高位的赵佶发起怒来有不小的帝王威仪,群臣瞬时便吓得齐身跪地。

“圣上息怒!”

“哼!”

赵佶重重一拍桌案,而后又恼怒地看向童贯。

“赵不凡本是后辈,这些年功劳不小,你执掌枢密院,本该多加提携鼓励,为国家培养人才,为何言语里全是质疑和威慑,你的官是怎么当的?只顾自己么?”

“微臣知罪!”

童贯慌忙伏身叩拜,只是深埋的脸颊仍然满布着愤恨。

怒气未消的皇帝赵佶随之又看向赵不凡:“你也是!年纪轻轻就心高气傲,如何不知尊重?无有凭证就乱加讥讽,成何体统?你亦饱读诗书,为何没有学得谦让?童贯虽说言辞过重,但他常年征战,经验丰富,所提建议并非无理,河北东路的兵马确实不宜妄动,征调其它军州的兵力剿匪有何不好?何况蔡太师业已明言,八部兵马皆能征善战,又有何不好,你确有才,但你是否也该听听别人的意见,多向前人学习?”

一番话说得赵不凡哑口无言。

站在皇帝赵佶的角度,这番话确实没错,若换作他是皇帝,同样不会轻易调动河北东路的兵马。

赵不凡没有办法,只得生生把苦果咽下去:“启禀陛下,微臣不是认为八都监不好,只是微臣更熟悉北疆将士罢了,若陛下担心北疆安危,此番微臣便只带五千人讨伐梁山,如此兵力绝不会对北疆造成太大影响。”

此话一出,皇帝赵佶的怒气瞬间消散,全然被惊愕替代:“此话当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