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烈的涿州大战仍在持续,大宋东路军为其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,随行北上的两百多架重型投石机全部损毁,一百多门火石炮尽数报废,换来的则是辽军数以万计的伤亡。
大片大片的土地被鲜血染得暗红,横七竖八的尸体堆积如山,残肢断臂和破碎兵甲比比皆是,而随着时间推移,大量尸体在腐败中变得恶臭难闻。
为避免爆发瘟疫,每当辽军重整兵马时,赵不凡便吩咐将士把尸体扔到远处焚烧,每次都能持续小半个时辰,也迫使辽人暂缓进攻。
陷入绝境的大宋将士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,生生在涿州城外的第二层防线挡住辽军九天。
军中将领都为赵不凡的决策惊叹,早前撤至涿州时,大多数人认为应当据城坚守,减小伤亡,唯有赵不凡坚决反对,决意在辽人兵临城下前构筑两重坚固的外围防御。
他认为将士们若驻守在外围防线,内心便相对舒缓,每当坚持不住的时候,潜意识里总觉得后方会有兵马增援而来,失守一处,后面还有一处,仍旧有胜利的可能,即便他们在理智上知道这是绝境,但终究有种期待存在,而绝境里的将士需要的就是希望,哪怕只有一点点,哪怕从理智上看是幻想,他们亦能坚持得更久。
有希望才有奇迹。
何况这样的防线能大量消耗辽军的投石机等重型攻城器械,消耗他们的斗志和士气,促使攻势力度不可避免地下降,而宋军将士亲身感受到敌人的衰弱,便能慢慢累积信心,形成惯性思维。
既然外围防线能挡住十天,给辽军带来巨大伤亡,使得辽军实力减弱,第二层防线何尝不能坚守更长,令辽军付出更大代价,再加后方还有坚固的城池……小小的心理因素看起来无足轻重,但在战争期间却是致命的要素之一,兵败如山倒就是心理因素累积的爆发,而积累胜利的信心则会令军队越打越顽强。
这些是赵不凡在当年困守霸州时积累的感悟,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很正确。
东路军将士被他激发出巨大潜力,顺利顶住辽军大半月进攻,使得辽军攻势显露疲态,而且伤亡越来越大,甚至大到耶律大石无法接受的地步。
迫于无奈,耶律大石最终暂缓进攻,转而令全军修整。
负责观察敌情的斥候很快就把喜讯带回了城内,宋军将士为之欢呼雀跃,城上城下,全是他们庆祝的身影,好多人喜极而泣,甚至有人嚎啕大哭,而后他们又利用散落在战场的杂物加固防御设施,修整残破的防线,竭力争取一切获取胜利的可能。
当夜赵不凡破例允许每位将士喝一碗酒,且额外加一个肉菜,令大家紧绷的神经尽可能舒缓,并陪着众将士庆祝到深夜才返回府衙休息。
这些日子他不是在城头观察战局,便是在城外鼓舞士卒,困了就随便找地方眯一会儿,确实也扛不住了,只想好好睡一觉。
软禁在府衙里的耶律余里衍原本正坐在屋里发呆,陡然看到他回来,瞬时惊得僵住。
“你们打赢了?怎么可能?”
赵不凡已经卸甲梳洗过,面对耶律余里衍的询问,他一边走向床铺,一边笑着回应:“耶律大石暂时退兵,修整之后应该还会发起进攻。”
耶律余里衍深深吸口气,神色明显松缓不少,她盯着赵不凡打量半晌,突然劝道:“赵不凡!你投降吧!只要你愿意投降,肯定能得到厚待,美人也好,财富也好,土地也好,什么都能得到!”
说到这里的时候,她的脸颊闪过一抹羞红,但语气非常坚定。
“我也会心甘情愿侍奉你,什么都听你的,你想怎样就怎样……行吗?”
“没兴趣。”赵不凡冷冷吐出三个字。
“你……”耶律余里衍瞪着他良久,又颓然地坐回凳子。“如果你不愿降,待涿州城破,你必定会被千刀万剐。”
“人都已经死了,我还怕千刀万剐……行了,我没有精神与你多说,你可以到院子里转转,我已经给郝思文他们打过招呼,你出去透透气吧。”伴随着话音落下,赵不凡已是进入梦乡。
耶律余里衍神色复杂地看着他熟睡的脸,久久没有动弹。